自動噴油機結構解析
一、自動噴油機燃燒過程分發火延遲期、速燃期和緩燃期。隨著轉速的增高,發火延遲期增大。為了使速燃期能在上止點附近進行,使燃燒熱有效地變成機械能,要求高轉速時的供油提前角應比低速時的大。就是說,柴油機要在各個工況(不同轉速、不同負荷)下都具有良好的動力性和經濟性,其供油提前角應能自動調整在最佳位置。這對于變速變負荷的汽車、拖拉機柴油機尤其需要。為此有些柴油機的噴油泵上裝置噴油自動提前器(以下簡稱提前器),并采用雙螺旋槽的柱塞,用以改善部分轉速和部分負荷性能及起動性能。
確定各轉速下的最佳供油提前角是設計提前器的重要步驟。為此,保持平均有效壓力P=6,5公斤力/屬米左右,在每個轉速下進行供油提前角的調整試驗,找出各轉速下的最佳供油提前角.新設計的提前器。配氣凸輪高時,飛塊離心力增大,向外飛出克服彈簧軸齒輪和中間齒輪上分別固定兩個搖架,在4的作用,使從動搖架(連中間齒輪)相對兩搖架之間用彈簧和飛塊把兩個齒輪連接起于主動搖架(固定在凸輪軸的齒輪)向轉動來。當凸輪軸齒輪按圖示方向旋轉時,固定萬向多轉一個角度,使噴油泵供油角度提在凸輪軸齒輪上的主動搖架1通過飛塊2推前。飛塊從緊靠凸輪軸齒輪的輪轂至飛輪
動固定在中間齒輪上的從動搖架3。轉速升緣,供油角度可以改變14曲軸轉角)。
三、噴油自動提前器的
初步計算
1.噴油自動提前器的提前角度噴油自動提前器的提前角度決定于搖架的圓弧曲率和該圓弧的中心。390柴油機自動提前器的提前角度為7°(凸輪軸轉角)。圖4中圓弧4是主動搖架的圓弧,點1是弧4的中心,圓弧5是從動搖架在飛塊處于7時的位置,此時弧的中心點在位置2處,當飛塊飛到位置8時(虛線所示),從動搖架弧移到6的位置,此時該弧中心到了位置
3,點2~3之間的弧度就是中間齒輪相對于凸輪軸齒輪多轉過的角度。
四、提前器的油泵試驗臺試驗
油泵試驗臺試驗主要試驗供油提前角與轉速之間的關系,以驗證提前器的設計。試驗的提前器是為300轉/分的柴油機設計的。試驗臺是BSY108型油泵試驗臺。試驗采用了與390柴油機實際傳動方式相同的裝置,試驗臺的驅動軸帶動凸輪軸齒輪,經提前器再經中間齒輪傳動噴油泵齒輪。為了觀察轉速與提前器提前角度的關系,在凸輪軸齒輪上刻有角度刻線,中間齒輪上固定一個指針。觀察運轉時兩齒輪間的角度變化是用閃光測轉儀,當閃光儀的閃光頻率和提前器轉速同步時,即可看出兩齒輪間角度的變化。實際噴油角是通過噴油嘴的針閥觸點帶動油泵試驗臺的閃光儀來測定的。對提前器帶噴油泵與不帶噴油泵兩種狀況分別進行了試驗。試驗條件:飛塊外徑為40毫米、內徑25毫米、厚度17,0毫米;兩根彈簧的自由長度分別為53.45和538毫米、彈簧剛度系數分別為1,4和1,36公斤力/毫米;試驗油管外徑6毫米、內徑2毫米、長度900毫米。
上一篇:自動噴油機搖臂結構優化 |
下一篇:自動噴油機 當前防腐蝕工序介紹 |
此文關鍵字:自動噴油機結構解析